top of page

生命之光 晨曦灵修
作为基督徒,灵修是我们属灵生命的呼吸,是每日与神亲近、聆听祂话语的珍贵时光。灵修帮助我们从神的真理中汲取力量,使我们的生命在主的光中被更新、被建造,更加丰盛。
2025年,长堤、木槿湾和长湾三间教会确立了共同的异象與目标——“装备圣徒、实践信仰、开拓植堂、建立基督的身体”。为了帮助弟兄姊妹更好地回应这一呼召,三間教會的裝備組在神學生 Lydia姊妹帶領之下特别制作了《生命之光,晨曦灵修》,以灵修资料和音频的形式陪伴大家每日与神相遇。本灵修集旨在通过每日规律的灵修指引,帮助弟兄姊妹在灵命中扎根成长,不仅在生活中活出信仰,更能在服侍中被装备和造就。灵修是神话语的供应,是信心的坚固,更是教会合一的基础。在实现教会异象目标的道路上,愿每一次灵修都成为神光照我们心灵的时刻,带领我们更深地明白祂的旨意。
让我们在每日的灵修中被主的话语浇灌,在晨曦中领受祂的恩典,靠着祂的光辉同行,回应祂的呼召,成为祂荣耀的见证人!
“主啊,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,是我路上的光。”
——诗篇 119:105
Search
11月10日:日夜交替中的恩典
📖 经文: 祂安设月亮为定节令;日头自知沉落。祢造黑暗为夜,林中的百兽就都爬出来。少壮狮子吼叫,要抓食,向神寻求食物。日头一出,兽便躲避,卧在洞里。人出去做工,劳碌直到晚上。(诗篇 104:19–23) ✨ 灵修分享: 你是否曾想过,连昼夜交替、星辰运行,都是神安排的?白昼不是理所当然,夜晚也非偶然黑暗。诗人让我们看见: 神不仅掌管宏大的创造,也安排万物的节奏 ,甚至是你工作的时段、你休息的夜晚,都是祂所设定。 连狮子都“向神寻求食物”;万物依节令而动,何况我们?诗篇104带领我们敬畏地思想:神的供应不仅限于“祂给了我什么”,也包括“祂何时给、怎么给、在什么节奏里给”。祂用昼夜编织生活的节奏,用季节安排生命的呼吸。 我们很容易因节奏打乱而焦躁,但若能在“日出时感谢可以起身劳碌”,在“日落时感谢祂给我安息”,我们就会发现——原来连时间,都是神给的礼物。 🕊 生命见证: 劳伦斯弟兄在修道院中常负责厨房杂务。他说:“我每天起床时不急着开始一天,而是感谢神赐我白昼;我晚上熄灯时,不为忙碌或缺乏懊悔,而是感谢主又赐了我一个结束的机会。”他发现,最深的敬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9日:祂供应万物,使人喜乐
📖 经文: 祂使草生长,给六畜吃;使菜蔬发长,供给人用,使人从地里能得食物。又得酒能悦人心,得油能润人面,得粮能养人心。(诗篇 104:14–15) ✨ 灵修分享: 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一幅极其生活化的图景: 神赐草给牲畜,是祂照顾万物; 神使土地产生蔬菜和五谷,是祂看顾我们; 神不只供应生存所需,还赐下令人喜悦的“酒”、“油”、“粮”。 神不是一位只关心“你有没有吃饱”的创造主,祂也在乎“你有没有喜乐”。祂赐下的恩典,不只是生存线上的供养,更是日常里那一点点被滋润、被慰藉、被满足的小幸福。 我们往往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:一顿热饭、一壶清茶、一滴香油、一片柔光、一餐与家人共桌的平安——其实每一项,都是祂“养人心”的爱意。 今天,让我们学习在生活最平凡的环节中数算祂的供应,并说一句:“主,谢谢祢,祢不是勉强让我活下去,而是乐意让我喜乐地活着。” 🕊 生命见证: 在《重负与神恩》一书中记录了一位曾经历抑郁的弟兄。他说:“我曾以为感恩只属于有成就的人,直到我在住院的病房中,每天早晨醒来,能喝一口热水,我就忍不住落泪。”医生说他的恢复如同奇迹般快速,他却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8日:感恩,从看见创造开始
📖 经文: 我的心哪,你要称颂耶和华!耶和华—我的神啊,祢为至大!祢以尊荣威严为衣服,披上亮光,如披外袍,铺张穹苍如幔子。(诗篇 104:1–2) ✨ 灵修分享: 很多人觉得“感恩”是属灵人的事,或者说是“有经历神恩典”的人才说得出口。但诗篇104提醒我们一个简单却深刻的真理: 感恩,从看见开始。 看见什么?看见神的创造——那广阔的天空、晨光的变化、树林的摇曳、溪水的流淌。当你看着星空、呼吸空气、行走大地时,其实你就在经历神那“披上亮光”的荣耀,祂正在你身边以威严维系这一切。 诗人不是等“生活顺利了才感恩”,而是从 观望自然的敬畏中生出赞美 。对他来说,看见神的创造本身,就是一个感恩的起点。 我们是否也能恢复这种看见?在晨光中说“谢谢祢造了今天”,在秋风中说“谢谢祢仍在掌权”,在一片树叶的飘落中说“谢谢祢让世界有节奏”?这就是敬拜的眼睛,也是感恩的心。 🕊 生命见证: 在《不再是我,乃是基督》一书中提到一位弟兄,他曾在城市高压生活中焦躁苦闷。有一天他被迫停下脚步,在公园散步时看见一只麻雀。他回忆:“那一刻,我意识到神在掌管一只麻雀的动静,我的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7日:天上地上齐声感恩
📖 经文: 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;祂的权柄统管万有。听从祂命令、成全祂旨意、有大能的天使,都要称颂耶和华!你们作祂的诸军、作祂的仆役、行祂所喜悦的事,都要称颂耶和华!你们一切被祂造的,在祂所治理的各处,都要称颂耶和华!我的心哪,要称颂耶和华!(诗篇 103:19–22) ✨ 灵修分享: 感恩的最后一段,是一次视角的飞跃。前面是“我”的感恩,现在诗人邀请我们——不仅是人类,而是 整个受造界、天上地下 都加入这场敬拜! 因为祂是全地之主,祂坐在宝座上,祂统管万有。这位我们称为“阿爸父”的神,不只是我们个人经历恩典的对象,更是天地的主宰,配得一切称颂。 这段经文是一场属灵的“共鸣”: 天使赞美祂,是因祂的荣耀; 祂的仆人称颂祂,是因祂的旨意美好; 万物敬拜祂,是因祂的创造之工; 而“我的心”也要在其中,不缺席。 我们不只是独自感恩,而是被邀请进入 宇宙性敬拜的合唱中 。 🕊 生命见证: 加尔文在他对诗篇的注释中写道:“敬拜不是一种宗教行为,而是一种宇宙性的对齐。”他在祷告中常这样结束:“愿我微弱的声音,连结天使的歌声,在祢宝座前合而为一。”他相信,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6日:人的短暂,神的永恒慈爱
📖 经文: 至于世人,他的年日如草一样;他发旺如野地的花,一经风吹,便归无有;他的原处也不再认识他。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祂的人,从亘古到永远;祂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。(诗篇 103:15–17) ✨ 灵修分享: 生命短暂,这是人类最无能为力的现实。诗人用草、花、风来形容我们:今天发旺,明天枯萎;今晨被看见,傍晚已不复存在。世界不会记得我们,就如野花谢了便被风带走——我们多努力在世上留下痕迹,最终还是会被时间抹去。但就在这片短暂的尘土中,有一样东西永不褪色: 神的慈爱 。祂的爱不被时间稀释,不被季节更替影响。祂不是勉强记得我们,而是主动赐下祂的慈爱——从亘古到永远,甚至流向我们的子孙。 这是我们最大的安慰:虽然我们不过是一朵草地的花,但因着敬畏主,祂记念我们,祂的慈爱将我们紧紧包围,直到永远。 🕊 生命见证: 陶恕在《渴慕神》书中写道:“人虽然如尘土般短暂,却可以进入那永恒的荣耀中,只因神主动将祂自己赐给我们。”他提到一位年迈牧者临终前只说了一句话:“主的慈爱没有断绝。”他的眼中含泪,嘴角含笑。陶恕评论:“那不是一句教义,是一生真实经历的总结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5日:祂知道我们的本体
📖 经文: 东离西有多远,祂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。祂知道我们的本体,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。(诗篇 103:12–14) ✨ 灵修分享: “东离西有多远?”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方向问题。诗人借着这种语言告诉我们:神的赦免是完全的,是 彻底隔离我们罪的记忆与影响 ,不是暂时搁置,不是部分清除,而是彻底挪开,永不再提。 然而,更令人感动的是下半节——“祂知道我们的本体”。神对人的认识,不是根据我们的表现评分,而是基于祂对我们造物本质的了解。我们不过是尘土,脆弱、短暂、容易迷失。而祂并不嫌弃,反而 思念我们、体恤我们、耐心对待我们 。 感恩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够好,而是因为祂从未用我们“应得的方式”来对我们。祂赦免、祂体恤、祂记得我们只是一把尘土,却仍然看我们为宝贵。 🕊 生命见证: 莱尔牧师曾写道:“我每天都失败,但神从未因此丢弃我。”他讲述一个老年信徒,在病榻上泪流满面地说:“我这一生仍有遗憾和羞愧,但我最感恩的不是我为主做了什么,而是祂从不离弃这把尘土。”莱尔评论说:“这就是福音——不是我们是否配得,而是神白白的将恩典给了我们。” ✨ 属灵原则: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4日:祂不按我们的过犯待我们
📖 经文: 祂不长久责备,也不永远怀怒。祂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,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。天离地何等的高,祂的慈爱向敬畏祂的人也是何等的大。(诗篇 103:9–11) ✨ 灵修分享: 你是否曾在心中问过:神会不会生我的气?我会不会因为过去的错,被神“暗中惩罚”?其实我们常用人的标准来猜测神,却忘了祂是“有恩典、不轻易发怒”的神。 神当然恨恶罪,但祂不像人那样记仇或翻旧账。诗人说得很真实:祂 不长久责备 ,意思是祂责备的目的是医治,而不是羞辱;祂 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 ,意思是祂用慈爱遮盖我们的失败,不让我们按“该得的”去承受。 这是恩典最令人震撼的地方:不是因为我们配,而是因为祂爱。祂不是忘记我们的过犯,而是选择不照我们的过犯来对待我们。 🕊 生命见证: 在《重塑你的属灵生命》书中提到一个初信主的姊妹,因曾堕胎而深感不配,常在祷告中低头沉默。她说:“我知道主赦免我,可我就是过不去自己那一关。”后来她在牧者陪伴下,一同读诗篇103,她在这节经文下写下:“主没有照我的罪孽报应我。”那天起,她开始每天感谢主的赦免。她说:“当我相信神的赦免比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3日:在慈爱中掌权的神
📖 经文: 耶和华施行公义,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。祂使摩西知道祂的法则,叫以色列人晓得祂的作为。耶和华有怜悯,有恩典,不轻易发怒,且有丰盛的慈爱。(诗篇 103:6–8) ✨ 灵修分享: 我们常为祂赦罪、医治感恩,却容易忽略神的“公义”与“慈爱”同样值得颂赞。在不公不义充斥的世代里,神的公义不代表即时报应,而是祂不忽视任何一个受屈的人,祂在背后默然掌权、悄悄翻转。 “祂使摩西知道祂的法则”——神不是任意施恩,而是按祂的圣洁属性、以律法引导属祂的人。“叫以色列人晓得祂的作为”——神不是只施行神迹,而是愿意让祂的百姓看见、记住、回应。 这是一个充满恩典的画面:神满有能力,却选择用“怜悯”、“恩典”、“不轻易发怒”来对待我们这些常常软弱的人。祂不是暴君,而是良善的父亲。 🕊 生命见证: 巴刻在《认识神》一书中提到,现代教会常以“理性解释”试图理解苦难中的神,但忽略了一点——神在公义中仍有怜悯。在历史上,许多客旅式的信徒——不是高坐台上的神学家,而是在路上流泪的子民——他们真实经历了神的公义与慈爱并行。那些愿意“仰望神作为”的人,往往比“只研究祂作为”
EFC ECB
6 days ago
11月2日:恩典的细节:赦免、医治、冠冕
📖 经文: 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,医治你的一切疾病;祂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,以仁爱和慈悲为你的冠冕。(诗篇 103:3–4) ✨ 灵修分享: 昨天我们从远处思想了“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”,今天诗人引导我们将感恩拉近, 一项一项数算主的恩典 : 神赦免我一切的罪,使我能站立在祂面前; 神医治我内在外在的疾病,让我从破碎中重生; 神救我脱离灭亡,用慈爱和怜悯冠冕我,让我尊贵如王。 这些恩典也许我们曾听过,却往往忘记是何等宝贵。我们很容易以为健康、自由、平安视为理所当然的——直到失去时,才知道原来每一次醒来没有病痛、每一个平安回家、每一个赦免后的释放,都是极大的恩典。 🕊 生命见证: 劳伦斯弟兄在《与神同在》中写道:他每日在厨房炒菜、搬水的时候,心里常默念:“主啊,谢谢祢赦免我、医治我,使我即使只是一位厨房仆人,也因祢的慈爱而尊贵。”他曾在年轻时一次冬天看到枯树,忽然明白:即便生命一时枯干,神仍能叫它再发芽、再开花——他的心深受震撼,从此立志全心爱主、数算主恩。 ✨ 属灵原则: 感恩的操练,不只是看“有没有得到”,而是“有没有看见”。...
EFC ECB
Nov 1
11月1日:「感恩月开篇」数算主恩的起点
月度引言|从宣教月迈向感恩月: 刚刚过去的宣教月,我们一同思想了主托付给我们的“大使命”,也看见祂如何在世界、在我们中间运行。 现在,进入年终的感恩月,是我们 回顾这一年神的恩典,数算祂奇妙作为的时刻 。感恩不是结尾,而是回应;不是节日,而是一种生命态度。愿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,学习成为一个“以感恩为祭”的人,用心、用嘴、用生活称颂耶和华。 📖 经文: 我的心哪,你要称颂耶和华!凡在我里面的,也要称颂祂的圣名!我的心哪,你要称颂耶和华!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!(诗篇 103:1–2) ✨ 灵修分享: 当诗人大声说:“我的心哪,你要称颂耶和华!”——他不是在呼吁别人,而是在对自己的灵说话。他知道: 感恩不是自动的,它需要唤醒,需要刻意操练。 人生中我们经历恩典无数,却容易因忙碌、烦躁或试炼,渐渐忘记那看似“平凡”中的神迹: 祂赦免我们的罪,使我们不至灭亡; 祂医治我们的伤,使我们重新得力; 祂用慈爱冠冕我们,使我们在枯干中仍有滋润。 “不可忘记祂的一切恩惠”——这是进入感恩的第一步。今天,让我们从心底对主说: 主啊,我记得,我愿意感恩。 🕊 生命见
EFC ECB
Nov 1
10月31日:我们爱,因为神先爱我们
📖 经文 :我们爱,因为神先爱我们。(约翰一书 4:19) ✨ 灵修分享 : 这一节经文短短一句话,却是整个信仰、整个爱、整个生命的起点。 我们之所以会爱,是因为有人先爱了我们; 我们之所以能爱,是因为神的爱在我们里面运行; 我们之所以持续去爱,是因为那份爱不是从我们而来,而是源源不断、永不止息的神之爱。 “神先爱我们” ,不是我们变好了,祂才爱;是在我们软弱、失败、敌对祂的时候,祂就已经拣选了我们、怜悯我们、为我们死。 这个“先”字,是所有属灵回应的根基。若没有神的先爱,我们不会悔改;若没有神的先爱,我们无法爱仇敌、爱不可爱的人;若没有神的先爱,我们也无法在伤痛之后仍愿意去爱。 所以,我们爱——不是出于义务、要求、道德,而是出于回应,是因为经历祂的爱太真实、太丰盛、太无法忽视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耶稣所传的福音》中,一位宣教士谈及在偏远地区传福音时曾被村民排斥、辱骂,但他坚持服事、照顾病人、教育孩童,十年如一日。有人问他:“你怎么能一直爱这些不爱你的人?”他说:“我每天都问主一句话:祢今天还爱我吗?主总是说:当然。我就知道,我还有力气去爱
EFC ECB
Oct 22
10月30日:爱,是圣灵果子的首位
📖 经文 : 圣灵所结的果子,就是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温柔、节制。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。(加拉太书 5:22–23) ✨ 灵修分享 : 圣灵的工作不是只带来属灵能力,更是在我们生命中结出属天的性情。保罗列出这九种属灵果子时, 第一个就是“仁爱” ,原文即为“爱”(agape)。 这告诉我们: 爱是其他果子的根本 :喜乐、和平、忍耐……若没有爱,就无法持续或真实。 爱是圣灵在人心中最清楚的标记 :一个人若说自己“属灵”,却没有爱,那属灵只是外壳而已。 爱不是人凭自己修出来的,而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的自然结果 :当我们与主连结,被圣灵引导、被神的爱更新,爱就会如果子般,在我们生命中逐渐成熟。 这也是我们生命成长的重要检验点: 我爱人的心,是多了,还是少了?是靠近神的样子,还是越走越冷?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天天活出神的话》中,一位平时安静的姊妹在教会中默默服事多年。她不多讲话,但总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,带着一杯水、一段祷告、一份关心。有人问她:“你从不在台上,为什么你的生命却带给我们那么多安慰?”她笑着说:“我只是让圣灵在我里面
EFC ECB
Oct 22
10月29日:爱,要有知识与见识
📖 经文 :我所祷告的,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。(腓立比书 1:9) ✨ 灵修分享 : 爱是一切属灵行为的根基,但 保罗的祷告却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眼界 :他不是单求“多一点爱”,而是求这爱能 在“知识”与“见识”上多而又多。 “知识” 指的是对神的认识,对真理的理解,对人性的明白。 “见识” 则是指实际生活中的判断力、分辨力与应对之道。 换句话说:真正属灵的爱,不是感情用事、毫无原则的纵容,而是能够看清楚人、处境与神的心意之后, 作出合乎真理的回应。 这样的爱: 不会因同情而助长错的行为; 不会因害怕冲突而回避真理的劝勉; 不会因愚昧而让自己与人一同受亏损; 也不会以“讲真理”为名,失去温柔、怜悯与尊重。 爱若没有真知识,容易流于溺爱;爱若没有属灵见识,容易变成软弱的妥协。 🌿 生命见证: 他说:“你要自由,还是要执念?”他选择交出怒气,从心里原谅。 在《天天活出神的话》中,一位辅导员分享她曾因“太快出手帮助”一位屡次借钱却无意悔改的弟兄,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“爱”其实助长了对方的不成熟。她在祷告中向主认罪:“主啊,我不是
EFC ECB
Oct 22
10月28日:竭力保守合一
📖 经文 : 凡事谦虚、温柔、忍耐,用爱心互相宽容,用和平彼此联络,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。(以弗所书 4:2–3) ✨ 灵修分享 : “ 竭力保守 ”——这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建议,而是带着强烈负担的命令。保罗知道,在教会生活中,合一 不是自动发生的 ,而是必须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来保守的。 他指出几个关键: “谦虚、温柔、忍耐” :这三样是合一的前提。若没有谦卑,我们无法低头接纳;没有温柔,我们容易彼此伤害;没有忍耐,我们在纷争中便会离开。 “用爱心互相宽容” :宽容不是纵容,而是在对方仍有问题时,用爱选择接纳、不计较、不放弃。 “用和平彼此联络” :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关系,不是靠义气、立场或利益维系,而是靠着从主而来的和平与真理连结在一起。 值得注意的是:“合而为一”是圣灵所赐的,但是否能维持这合一,却是我们的责任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心灵陪伴的灵修之路》中,一位多年服事的传道人坦言,他曾因意见不同而中断与一位老同工的合作。几年后,在一次聚会中,神强烈地感动他去道歉并重建关系。他说:“我原以为我是守真理,其实我失去的,是圣灵所赐的合
EFC ECB
Oct 22
10月27日:和睦同居,是神的祝福之地
📖 经文 :看哪,弟兄和睦同居,是何等地善,何等地美!(诗篇 133:1) ✨ 灵修分享 : “ 看哪 ”——这是诗人带着感叹、赞叹、甚至稀有之心所发出的感慨。在纷争与张力常见的世界中, “和睦同居”变得格外珍贵。特别是弟兄姊妹之间——我们因信主而成一家,却因性格、背景、观点不同,常有摩擦。但当我们愿意在爱中包容、在真理中合一、在恩典中同行 ,那合一所带来的属灵果效,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。 接下来的诗篇说,这样的合一如同: 膏油 :象征圣灵的恩膏与分别为圣。合一使我们更深经历神的同在与能力; 甘露 :象征神从天而来的滋润与祝福,滋养旱干的心田; 锡安的福分 :因为那里是耶和华所命定赐福的地方。 换句话说: 爱中合一的教会、小组、家庭,就是神赐福的所在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天天活出神的话》中记载,一间经历多次内部分裂的教会,最终由不同派别的领袖一同祷告悔改、彼此饶恕、合而为一。从那之后,神赐下前所未有的复兴:人心被安慰、信主人数激增、邻里也被吸引进来。 有人问其中一位长老原因,他说:“ 我们只做了一件事——让爱重新做主,让合一成为文化。 ” ✨
EFC ECB
Oct 22
10月26日:凡事凭爱而行
📖 经文 : 凡你们所作的,都要凭爱心而作。(哥林多前书 16:14) ✨ 灵修分享 : 哥林多教会恩赐丰富、知识显明,却也充满纷争、比较与分裂。保罗在一连串属灵劝勉后,最后用一句话画上总结: “凡你们所做的,都要凭爱而做。” 这句话表明: 行为本身不是关键,动机才决定价值。 一件看起来敬虔的事,若出于骄傲、比较、功利,其实无法讨神喜悦;反而那些小事、隐藏事、无人看见的服事,若出于爱心,在神眼中却极其宝贵。 “凡事”的意思是——不仅限于教会服事,也包括你在职场的责任、家庭中的付出、人际中的对话,甚至是今天吃饭、写字、回讯息,都可以凭爱而做。 爱是一种 内在的姿态 ,不是行为本身改变了,而是心态改变了。同样是做饭,因爱而做,是供应;因抱怨而做,是负担。同样是服事,因爱而做,是敬拜;因虚荣而做,是表演。 主在意的,不只是我们做了什么,而是: 你是因着什么在做?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心灵陪伴的灵修之路》中,一位年长的招待同工被问:“你为什么几十年都坚持每个主日微笑迎接会众?”她笑着说:“我知道,有人第一次走进教会,可能不记得讲员讲了什么,但他一定会
EFC ECB
Oct 22
10月25日:住在爱里,就住在神里面
📖 经文 :神就是爱。住在爱里面的,就是住在神里面,神也住在他里面。(约翰一书 4:16) ✨ 灵修分享 : “ 神就是爱。 ”这是圣经中最简洁、最深刻的神学宣告之一。不是说“神有爱”,而是 祂本身就是爱 。换句话说,爱不是祂的一个属性,而是祂存在的本质。因此,约翰进一步说:“ 住在爱里面的,就是住在神里面。 ” “住在”是一种持续的、稳定的、深入的属灵状态,不是一时的感动,也不是偶尔的行为; 当我们愿意让神的爱在我们的思想、决定、关系中不断运行,我们就是真实地与神同行; 而“神也住在他里面”——意味着神的同在不是远处观望,而是亲密居住,祂的性情、能力、光与生命,必然在我们生命中渐渐流露出来。 因此,一个真正成熟的信徒,不是看他懂多少真理、做多少服事,而是 他有没有住在爱里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天天活出神的话》中提到,一位年迈的长老曾被问:“你信主五十多年,有什么属灵秘诀?”他笑着说:“ 我学了一辈子住在爱里。不是住在道理里,不是住在任务里,而是住在爱里。 ” 他说他最常的祷告是:“主啊,让我今天住在祢的爱里,不要离开。”许多人因他谦和的笑
EFC ECB
Oct 22
10月24日:离了主,我们就不能爱
📖 经文: 我是葡萄树,你们是枝子。常在我里面的,我也常在他里面;这人就多结果子。因为离了我,你们就不能作什么。(约翰福音 15:5) ✨ 灵修分享: “ 离了我,你们就不能作什么。 ”这句话对于习惯靠自己努力的人来说,也许是一种挑战,甚至刺耳。但对一个渴望真爱、不愿虚伪的信徒来说,这是释放。因为它提醒我们: 爱不是靠修养、性格或意志力,而是靠与耶稣持续的连结。 我们若常在主里面,祂的爱就会流入我们里面,使我们能忍耐、能饶恕、能温柔地回应那些不可爱的人。 若我们不在主里面,我们很快就会枯干,爱变成压力,服事变成负担,人际变成战场。 耶稣说我们是“枝子”,意思是: 我们不是源头,只是承接者。 枝子若不与树连接,就无法活,也不能结果。 今天你累了吗?你爱不下去了吗?也许你需要的不是“努力多一点”,而是“回到主里面”多一点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心灵陪伴的灵修之路》中,一位属灵导师曾对长期服事而疲惫的年轻人说:“你不是烧尽,是断线了。”那人问:“什么线?”他回答:“与你与主之间爱的连接线。” 后来那位年轻人花了一段时间停止事工,单单与主相处。他说
EFC ECB
Oct 22
10月23日:用爱心互相服事
📖 经文 : 弟兄们,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;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,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。因为全律法都包在“爱人如己”这一句话之内了。(加拉太书 5:13–14) ✨ 灵修分享: 福音带来了极大的自由,但自由不是叫我们为所欲为,而是叫我们有能力选择去爱、去服事、去舍己。保罗特别提醒: “不可把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” ,却要“用爱心互相服事”。 自由的高峰不是自我实现,而是他人得益。 爱心的最高表现,不是对别人有好感,而是愿意服事他、成全他。 “ 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”——再次说明,所有的属灵法则、行为、规矩、教训, 若不出于爱,都失去了本质与力量。 服事若没有爱,可能变成责任或表演;但若有爱,再小的举动也会成为神荣耀的见证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耶稣所传的福音》中提到:有位姊妹每天照顾邻居家的年长独居者,为她烧饭、打扫、陪伴。有人问她:“你是因为她对你很好吗?”她回答:“不是,是因为我知道耶稣也会这样对她。” 后来这位老人信主,说:“我不知道神长什么样,但我先看见祂的爱在你身上。” 这就是“用爱心服事”所结出的果
EFC ECB
Oct 22
10月22日:爱人如己,是总纲
📖 经文 : 其次也相仿,就是要爱人如己。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。(马太福音 22:39–40) ✨ 灵修分享: 当有人问耶稣“哪一条诫命最大”,祂不仅指出“要尽心、尽性、尽意爱主你的神”,也紧接着说:“ 其次也相仿,就是要爱人如己。 ”这里“相仿”的意思是: 爱人这条诫命,重要性与爱神相等 ,不能分开,也不能忽略。更令人震撼的是:耶稣说,这两条诫命 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。换句话说: 整本圣经的一切律例、教导、预言、训诲,最终都归于这两件事——爱神与爱人。 “ 爱人如己 ”不是说要先爱自己,才有能力爱人,而是: 要用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的方式去待人; 用你关心自己的标准去关心别人; 在人际关系中不轻看、不冷漠、不放弃,而是用体贴、尊重、包容的眼光去爱人。 若我们信仰再“高深”、知识再“丰富”,却无法实践“爱人如己”,那我们的信仰就还没“对准主的心”。 🌿 生命见证: 在《契合与转化》中记载一位信主多年的姊妹,她在公司中常与一位同事发生摩擦,起初只在教会祷告求神“改变对方”,但一次灵修中她读到“爱人如己”,深受触动。她说:
EFC ECB
Oct 22
bottom of page
.png)